對輥擠壓造粒機是將物料經過一對相對旋轉的擠壓輥碾壓后,從而形成所需尺寸顆粒的一種設備。在擠壓過程中,經過碾壓的物料形成片狀,然后經破碎室內的狼牙輥攪拌破碎,最后篩分得到所需尺寸的顆粒狀產品。這種技術早在五十年代初,首次應用于鉀鹽的造粒,六十年代實現了工業化。這種造粒方法對物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這種工藝優點很多,一條對輥擠壓造粒機生產線占地面積小、投資少,效益高,多種原料經攪拌機混合后所生產出來的肥料養分含量大,無需干燥,節約能源。有數據顯示,擠壓造粒比蒸汽轉鼓造粒節省固定投資40%,生產能耗節省60%,而且對輥擠壓造粒在生產過程中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在物料適應性上,比較適合某些不宜采用液相造粒和熱敏性物料的造粒,尤其對于氯化鉀、磷酸鈣、硫銨以及各種復合肥料的生產特別有利,造粒效果非常理想。

1.機架部分:整臺擠壓造粒機主體全部安裝固定在機架上。該機的機架均采用槽鋼焊接而成,結構穩定,材料耐腐蝕,以延長使用壽命,達到特定的工藝要求。
2.傳動聯接部分:電動機帶動皮帶輪、三角帶、減速機傳動,使機頭工作。另有鏈輪、鏈條組成傳動鏈傳遞給破碎分離工作部分。其中傳動減速機與機頭工作部分,用有尼龍柱銷聯軸器相嚙合傳遞驅動。
3.機頭工作部分:由傳動輪通過柱銷聯軸器傳至傳動輥軸,對輥同步運轉由一對開式齒輪保證,主被動軸的兩側有特定的軸承,軸承架組成,安裝在機架上。
4.破碎分離工作部分:物料經過輥擠壓后流向下側的破碎室內,經雙軸狼牙棒的轉動,可分離出球粒和返回料。
這里著重介紹一下機頭工作部分:接觸物料的工作部分由主從軸和套在其外面的輥皮組成,輥皮上布滿分布均勻的半圓形小坑,兩根軸由齒輪傳動相對旋轉,輥皮將粉末狀物料擠壓成型。
對輥擠壓造粒機原理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兩輥皮之間留有一定間隙,當物料到達兩輥皮上方后,物料先是作自由流動,當進入輥皮的咬入角后,便隨著輥皮的旋轉被擠入兩輥皮之間,不再自由流動,而是受到輥皮的巨大壓力而被壓縮,在到達兩輥皮的中心連線時,壓力達到峰值,而此時輥皮上的兩個半圓坑是相對的,正好將物料擠壓成一個完整的原形顆粒,但由于輥皮之間的間隙,物料是呈連在一起的片狀顆粒狀態的,然后這片狀物料隨著輥皮旋轉壓力迅速降為零,掉落進入破碎室進行破碎,隨著狼牙輥的攪拌,片狀物料被打碎,形成一個一個的小圓顆粒,在這過程中也會因為破碎形成一部分粉料,它們同顆粒一起從對輥擠壓造粒機破碎室的下方掉出,進入下一道篩分工序,即可得到合適粒徑的肥料顆粒。
作為干法擠壓造粒機,對物料水分也是有要求的。以硫酸鉀造粒為例,水分是影響硫酸鉀顆粒擠壓造粒的關鍵因素,過低的水分會降低硫酸鉀擠壓造粒的成型率,過高的水分不僅導致過多的硫酸鉀粘結在輥皮上導致無法脫模,而且還增加了后期干燥工藝的能耗。經試驗表明:硫酸鉀粉料水分在0.5%以下或者2.2%以上會產生給料不暢、堵塞及擠壓對輥、粘結輥皮等現象,導致設備運轉效率降低甚至停機,最終物料不能擠壓成型。經多次測試,綜合考慮確定最佳水分含量為1.2%,顆粒成型率最高,強度最好。
在一條標準的對輥擠壓造粒機生產線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返料的情況,為實現整條造粒生產線的自動化生產,會添加一條皮帶輸送機或螺旋輸送機把篩分出來的粉劑輸送回對輥擠壓造粒機進行再次造粒,由于該種造粒機自身的特點——無干燥擠壓造粒,返回的干粉便很容易再次形成顆粒,而且經試驗得知,硫酸鉀添加返料的粉料擠壓后的成型率有所提高,強度也會隨著篩分下來的粉料的混合而有所提高??赡苁且驗楹Y出的粉料經過一次擠壓后,粒度組成與原料粒度組成有所差異,出現了更多的細粒物料在擠壓成型時能夠填充原料顆粒間的空隙,從而使得顆粒成型率提高,強度也略微增加,由此看來,硫酸鉀粉料的二次擠壓效果更好。由于整條復合肥設備生產線形成一條回路,在配備人力上,除了攪拌處需要喂料,包裝機處需要裝袋,其它環節無需有人值守,基本實現自動化。因此對輥擠壓造粒機在干粉造粒復合肥生產線當中應用十分廣泛。
由于對輥擠壓造粒機是一對布滿半圓形球窩的輥皮相向旋轉實現造粒,因此對球窩的相對位置要求非常高,調整好壞直接影響造粒效果。這里就調整輥皮方法作簡單敘述。

1.壓輥間隙調整;先把軸承座上面的八條M16螺栓松動,轉動偏心套,調整到所需的厚度,使偏心套給從動軸施加一個徑向力,調整兩輥間隙時不能使兩輥相碰撞,最小應保持在0.4-0.6mm之間,再把軸承座上面的八條M16螺栓擰緊即可。
2.球窩的對位調整先把軸承座上面的八條M16螺栓松動,如軸向不對球窩,調整兩偏心套壓蓋螺栓,使軸左右移動調整到球窩相對即可。在把軸承座上面的八條M16螺栓擰緊即可。如上下不對球窩,先把付軸上調試盤的7條M10螺栓松動(齒輪的7條M10螺栓),再調整調試盤上凹處頂絲,使副軸微轉球窩相對即可,然后把調試盤的7條M10螺栓擰緊,松動頂絲,即可使用。

對輥擠壓造粒機經過長時間的使用,由于輥皮承受高壓及物料的腐蝕,輥皮表面會出現磨損或損壞。輥皮表面磨損后呈現凹凸不平,半圓形球窩逐漸變得淺平,兩輥皮之間間距也會加大,壓實效果變差,物料不能形成有效的擠壓,所出成料條狀多,顆粒少,密度不夠,質量差,無法形成有效顆粒,成品產量降。同時造成的回料量加大,由于一定型號的對輥擠壓造粒機單位時間內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會造成設備負荷加大,更加快了設備的磨損。因此若要設備使用壽命長久,需要定期檢查輥皮狀態,尤其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要清理干凈輥皮表面,然后刷上廢機油,防止表面銹蝕。通過上述方法精心維護,輥皮會一直處于較好的工作狀態,不會因為磨損太快而導致設備報廢,確保了對輥擠壓造粒機的穩定、高效地運行。
對于對輥擠壓造粒機來說,無論是使用新輥皮還是舊輥皮,都存在有脫模的問題。脫模不好輥皮上會粘物料,影響顆粒成型,例如擠壓出一片片的餅狀,而且影響到后續造粒機破碎篩分出料,物料無法排出破碎室,造成狼牙輥阻力加大,影響整機壽命。脫模的方法可以采用鋸木屑加少量黃砂在輥皮之間不斷地擠壓,直到輥皮表面光滑發亮為止,這樣每次使用物料都能順利脫模,形成質量較高的成品顆粒。

就目前來說,輥皮上邊的球窩均采用扁球形狀,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對輥擠壓造粒機的輥皮上的球窩形狀及尺寸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加工成多種形狀,有較大范圍進行選擇,例如球窩形狀有枕頭狀、半圓球形、棒形、藥片藥丸形狀、核桃狀、扁球狀及方條狀等等。
以上內容由鄭州華強有機肥設備生產線提供,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于有機肥生產線和有機肥設備的文章,請點擊查看生物有機肥設備生產廠家的其它文章